新学期第二问(再呈总主编)——二下《彩色的梦》(彩色的梦的画画)彩色的梦想儿童画,
新学期第二问(再呈总主编)——二下《彩色的梦》
教材
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42页: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在葱郁的森林里,
雪松们拉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
小屋的烟囱上,
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又大——又红!
我的彩色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灵。
我的彩色梦境,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在溪水里流动……
教参(《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101、105页:
教材解析——“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这是诗,也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交叉汇合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使“我”的彩色梦境有了动态美。(101页)
教学建议——教学第3小节,可以提供具体的语境,以“在热闹的池塘边”“在丰收的果园里”“在碧绿的田野里”等为引子,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105页)
浅析
教参提及比拟手法时为什么以偏盖全?
比拟,向下可二分为拟人与拟物;其中拟物,向下可二分为把人当物写和把此物当彼物写。所谓教参的“以偏盖全”,是指它以“拟人”之偏,取代“比拟”之全。即无论教材呈拟人抑拟物,教参均一言(拟人)以蔽之。
明明是拟物,也说是拟人,是分辨不清?是不知比拟包括拟物?是认为拟物一说儿童不宜?……
且看教材: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这“流动”,是溪水之动,不是人类之动:这是拟物。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结(果)”,是植物的生态,不是人类的生态:这也是拟物。
愚以为,通过教材传授的比拟的知识,教学时可笼统地只说比拟,不分拟人、拟物;若细分至拟人,则不可不说拟物。
教参(《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因为编著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之权威,会被语文教师奉为教学之圭臬。其中若有差池且以讹传讹,则会产生天量的负面影响。于是,把好教参的质量关,不止是教参的编著者和出版社的职责,更是教材编写者的职责。
笔者去年网上搜索教材《彩色的梦》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总数不下三十处,其中几乎没提及拟物,倒是较多提及拟人。教参之以偏盖全可能起了误导作用。由此可证把关之必要。
部编版二年级教材自2017学年始,同步的教参出版至今五个学年,这以偏盖全的差错也存在且影响五个学年;笔者上一学年对上述问题提出质疑(2021年4月上贴网页网站并上传至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编辑),本学年(2021年12月第9次印刷)未作修订。由此再证把关之必要。
有错必纠与纠错必快,两者都是原则。这道理不言而喻。
本文呈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总主编温儒敏教授。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