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1日电 题:江西芦溪:乡村教师多年“拾荒” 播种儿童科技梦想

新华社记者姚子云

不久前,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李昊云帆的小发明获得第14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奖创新类一等奖。它只是这所乡镇学校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之一。在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统计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生历年来创造发明的各类作品,其中仅获市级以上奖励就达100多项。

记者询问成绩背后的缘由。学校师生异口同声地说,“主要要感谢李学战老师!”

李学战今年57岁,是宣风镇中心学校科技课教师,自打毕业后一直在这里任教。当时学校缺少科技老师,他主动请缨,讲实验操作,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上课开心,可是李学战却有烦恼:实验操作课需要大量材料,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采购。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当时就想到了废物利用。”李学战说,从木料到塑料,从小零件到整个原件,都是值得收集的“宝贝”。

李学战的妻子周萍文说,闲暇之余李学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路边的小工厂、木料店、废品收购站等地“寻宝”,然后进行整理、归类、清洗、消毒……

“刚开始捡废品时,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李学战说,但是想到科技课堂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就坚持下来了。“他几乎把休息时间都搭上了。”同事张益科说。

李学战的“拾荒”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很多学生、商贩的废弃物品不再随意丢弃,而是攒起来交给他。随着收集的废品材料越来越多,学校还腾出闲置房间给李学战存放物料。

虽然有很多人的支持,但李学战还是会出现“材料荒”。“仅所任教的科技制作小组有50多名学生,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份实验器材,一堂课下来,两个大行李箱都装不下。”李学战说,现在学校十分支持学生的科技课,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申购,但我还是坚持使用废弃品,自己制作比拼装材料更让学生有成就感。

“受客观条件约束,农村学校的科技课难以和城里学校相比,但是用心的教师也能把科技课上得有趣。”学校党支部书记李建军说,现在学校一批年轻的教师已经向李学战老师学习,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因此爱上了科技课,有了自己的科技梦想。

责任编辑:龙静玉(EK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