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梦颖:筷子巷的热心民警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陈 希 肖 玮 通讯员 刘梦雪
说起江西南昌的筷子巷,不少人会想起当年那位热心为民的好民警邱娥国。如今,在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派出所,户籍民警姜梦颖把群众的满意作为自身工作业绩的量尺,13年如一日,用一片热心服务群众,赢得辖区百姓的好评。
2021年春节前,姜梦颖接到外省某派出所的电话:一名南昌籍的网上在逃嫌疑人在外地病逝,其子方某一直随其在外地生活,22岁还从未上过户口。由于无法核实户籍信息,该在逃嫌疑人的身后事也迟迟不能办理。对方希望筷子巷派出所能帮助解决相关难题。
姜梦颖立即把相关情况向领导报告,并主动联系方某,耐心指导其准备相关证明文件,逐一确认户籍补录所需材料,并协助积极协调,原本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的业务仅用5天就办结了。方某的身份问题解决后,姜梦颖又主动和社区民警一起想办法寻找方某的亲人,经多方寻访,联系上了方某父亲的亲姐姐,帮助方某和亲人相聚。
始终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怕群众一句随口的抱怨,姜梦颖也从不掉以轻心。2022年3月,辖区居民陈女士到派出所窗口办理新生儿落户手续,期间向姜梦颖抱怨道:其所住小区房屋质量问题频出,之前售房宣传所说的配套学区也没有着落。办完业务后,姜梦颖把陈女士反映的问题向所领导和同事转达。社区民警立即联系陈女士了解情况,得知陈女士正打算联合其他业主就小区房屋质量和学区规划问题集体上访。民警及时介入,联合小区物业一起协商解决了问题,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日常工作中,姜梦颖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聚焦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拓宽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实践“指尖办公不见面、走出窗口做服务”工作模式。自南昌市“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后,她坚持工作前移,主动梳理高频业务“不见面”办理手续,把每一项业务对应的所需要材料制作成办理清单发给辖区群众,让群众一次性了解业务流程。通过社区民警政务微信的广泛宣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姜梦颖就为身在外地的办事群众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跨省户口迁移等业务十余件,让办事群众“零跑腿”。
“户籍工作是平凡而枯燥的,自己所做的也只是点滴小事。尽心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让群众满意,就是我工作的最大意义。”姜梦颖说。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