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巨作?世事无常人情冷暖尽在其中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人的集体智慧结晶,这四部举世闻名的鸿篇巨著,对我国古代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经过归纳总结之后我们发现,“神仙志怪、国家江山、兄弟情义、儿女情长”,虽然才有短短十六个字,但却写尽了上下五千年。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部著作其实都是以男性视角,去抒写男性在古代社会中所经历的人生百态。唯独《红楼梦》另辟蹊径,是唯一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性传记”。

《红楼梦》中所撰写的故事,因女人而缘起又因女人而结束,通过女人去展现古代社会的残酷,以及封建制度之下的家族以及个人命运,不得不说曹雪芹在这方面,确实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文学功底。

文学巨匠曹雪芹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去描写与女人有关的长篇小说,这在古代文学历史中,都是一件特别罕见的事情。

虽然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关键的男性主角,但是通读《红楼梦》之后才能发现,这些“男主角”只不过是女性角色的配角。

相信平时经常看小说的人,或者对文学有一定研究的群体都应该知道。小说的主要文学特点就是“虚构”, 然后通过这种虚构的行文方法,为广大读者展现出似真似假的故事情节。

而《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之所以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就是,《红楼梦》是唯一以作者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古代小说。这其实与曹雪芹本人的真实经历有很大关系。

《红楼梦》中的世事无常,曹雪芹本人的现实经历

1.曹雪芹家世背景

曹雪芹是我国古代历史中,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公元1715年他出生于,一个比较有名望的官宦家庭。康熙年间正是曹世家族的兴盛时期,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对清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江宁织造”在康熙年间绝对是一个肥差。

因为这个职位虽然看起来官职并不大,但是清朝时期的江宁府却是皇家御用的“织造机构”。无论是皇帝的龙袍、妃嫔们的衣服,还是文武百官的朝服,皆出自江宁织造之手。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曾祖父,确实深受康熙皇帝的隆恩浩荡。

如果要说起曹家与康熙皇帝的渊源,可以用“贴身近侍”四个字来形容。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是康熙帝的保姆。而他的祖父曹寅则是,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祖籍辽阳的汉人曹氏家族,能够以满族“包衣”的身份,受到康熙帝的信任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有力这盘根错节的关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才能够在康熙朝官至江宁织造,并且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

据史书记载康熙帝曾有过六次南寻,但五次都住在了曹家。这既是曹世家族达到鼎盛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2.曹世家族由盛转衰

曹雪芹出生之时曹家尚处于繁荣之时,所以他本人也确实过了几年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在曹雪芹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728年,刚登基为帝仅有六年的雍正皇帝,开始追查曹家“亏空国库银两”一案。

由于曹家曾五次接待康熙帝,为了能够让皇帝满意不得不“花钱如流水”。再加上当时的曹家作为贵族阶层,日常用度与花销也存在着挥霍浪费的现象。在这种前提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万般无奈之下犯下了挪用公款之罪。

由于曹寅挪用的公款数额特别巨大,所以当雍正皇帝开始查处曹家的时候,由于一时没有办法补清亏欠国库的银两,雍正帝一怒之下下令罚没曹家财产。

发生在雍正朝的“亏空获罪”事件,让曾经达到鼎盛阶段的曹世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虽然此时的曹雪芹还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孩子,但是他对家族巨变所造成的灾难也感触颇多。因为这种家族灾难出现之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本人,由一个贵族家庭的纨绔公子哥,一下子沦落为“满劲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民子弟。

《红楼梦》中反应出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一经问世之后,就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但由于这部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封建制度的严厉批判,所以这不仅触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让这部小说及其作者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

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红楼梦》,成为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尤其是在清朝晚期以及民国时期,《红楼梦》再一次成为了人们追捧的热门小说之一。并且在民间形成了一股“红学热”。

1. 《红楼梦》对封建主义的批判精神

很多人在读完《红楼梦》之后,都深深的被小说中所描写的家族兴衰,爱恨情仇以及怨恨不满所吸引。

尤其是对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情节以及人物悲惨命运,不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封建制度有了更清晰地认知。

生活在封建社会以及受到封建制度制约的人,无论曾经多么显赫或者荣耀,但是一旦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不仅会被无情的压迫,同时也会因此而家破人亡。生活于封建社会中的曹雪芹,以及曹世家族的悲惨经历,都给曹雪芹的内心打上了反抗封建制度的烙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真实的笔触和真挚的感情,为广大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家族兴衰图。作为曹氏家族一员的曹雪芹,不仅受到了封建制度的压迫,就是在这种制度的压迫之下,也真正的变成了一个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贫民。

2.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压迫,及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描写

如果从文学角度上来看《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其实就是以作者的直观感受,形象的反映出了现实的残酷性。作为一篇古代长篇章回体名著,《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实性。

而这种真实性主要体现于作者的真实经历,曹雪芹作为曹寅的直系子孙,他不仅在江宁制造府度过了一段纨绔子弟的生活。同时在曹家被抄家之后,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了,从云端跌到地面的残酷现实。

笔者认为虽然当时十三岁的曹雪芹年纪上小。但由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因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相比较于现代人来说成熟的会更早。从这个观点来分析,就完全可以领悟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真实目的。

《红楼梦》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情冷暖

1.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笔者认为如果从表面上来分析《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真实涵义,其实完全可以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以及其本人及其家族的兴衰史入手。曹雪芹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哥,小的时候肯定接受过比较正规的教育,这也为他成年之后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再加上他本人在江宁制造府也曾生活过十三年,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以及亲身经历,为广大读者所描绘出的大家族的生活状态,不仅更具真实性且也可以当做一种史料记载。曹雪芹的个人经历其实就是封建制度之下,当时人们在社会中生活的一个缩影。

所以后人在评价《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之时,都会将其冠以“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名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彰显《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因为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以现实主义视角,去描写真实存在的现实社会。

2.《红楼梦》中的人情冷漠

相信阅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对这部巨著有很深的印象。书中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故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强调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以及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处于兴旺之时,用贵客盈门来形容当时的盛景都不够味道。但是当这四个家族衰落之后,就真的变成了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

如果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看作是一个人的一生沉浮,那么在这种现实的社会制度面前,人们所做出来的现实之事,其实就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从四大家族的兴衰始终,我们也可以再次解读《红楼梦》中关于现实主义的描写。而这种现实主要体现在“制度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

当封建制度受到威胁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就会进行大力打击。而当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起冲突之后,这种冷酷、无情、自私地现实主义就会表现得更加恶劣。

笔者认为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以个人及家族兴衰,所撰写出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章回体小说中的翘楚,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后世之人在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人生真谛。

结 语

笔者认为《红楼梦》和曹雪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形容。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不难发现,《红楼梦》其实就是描写曹雪芹,以及曹世家族兴衰的“家书”。所以曹雪芹才会在《红楼梦》开篇,以戏虐的口吻写下了《满纸荒唐言》一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概意思就是《红楼梦》一书,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痴梦”,然后作者将这场梦用荒唐的言辞抒写出来。但是虽然是梦其实也是一场噩梦,不仅浸透了作者辛酸的泪水,同时也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衷。

笔者认为曹雪芹为了自己的这场“痴梦”,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百多章文字,但是真正能够读懂他的又能有几人?《满纸荒唐言》一诗作为《红楼梦》的缘起诗,其实想表达的真实意图就是,曹雪芹自己不能用直白的语言写出来,但又希望世人能够读懂《红楼梦》以及他本人的苦闷心情。

【参考文献】

1.刘永良《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重读《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

2.刘上生《《红楼梦》的真甄假贾和曹雪芹的创作情结(上)》

3.周中明《曹雪芹的自然观和《红楼梦》的自然美》

4.窦文钰《论曹雪芹《红楼梦》中歌唱与器乐的功能与作用》